知本原名卡地布(Kartepel),是卑南族語,有團結、在一起的意思。漢人訛稱為"知本"。
根據知本社口碑,古代知本社頭目sygasygaw,與姐tuku發生口角衝突,
tuku一氣之下,帶著親信遠離家鄉,在太麻里羅打結(Rupahat,今北里)之北的北阿拉魯漏(Araruno)定居,久之因思念家鄉,因此舉家遷回,途中巧遇具有超能力的排灣族青年穆拉斯(muras),乃留下來與之結婚,其它族人則回到原部落投靠sygasygaw,這種分而又合,卑南族語稱為Kartepel。
tuku一氣之下,帶著親信遠離家鄉,在太麻里羅打結(Rupahat,今北里)之北的北阿拉魯漏(Araruno)定居,久之因思念家鄉,因此舉家遷回,途中巧遇具有超能力的排灣族青年穆拉斯(muras),乃留下來與之結婚,其它族人則回到原部落投靠sygasygaw,這種分而又合,卑南族語稱為Kartepel。
知本部落原屬卑南鄉知本村,民國63年歸併台東市改村為里;64年析分為知本、建業、建農等三里,知本部落分布在知本、建業二里,原為卑南族知本社。日治末期及戰後漢人湧入,形成街市,人口逐佔優勢;至民國89年底,共有人口3317人,其中漢人2315人(69.8%)、卑南族人1002人(30.2%)。卑南族人雖居劣勢,但知本社區仍以卑南族文化著稱。
知本部落由三大氏族所組:馬法溜(mavaliw)氏族乃由發祥地移往卡砦卡蘭(kazekalan,意為真正的部落),再下移到知本部落;巴卡露固(pakaruku)氏族則歷經大武山途經知本溪到海邊,再往上移到杜比社(tupi,今青仔林)定居,再與馬法溜氏族下到知本部落;路法鳥(ruvaniaw)氏族則是因瘟疫北遷到知本的排灣族,他們由屏東來義社(chalaavus)遷到太麻里溪南邊的maludep社,再到舊香蘭南邊約二公里處的lungduan山麓(南迴公路邊現建有將軍府小廟的山上),最後再遷到知本崎仔頭附近居住(曾建次,19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