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到了剛開學時一年級老師問女兒的事,老師問,妳弟弟怎麼學認字的(他看書主要看國字而不是看注音)。然後女兒回來問我,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個答案來,因為"認字"這塊我好像有教又像沒怎麼教,不是說他們是天才,而是我從來不是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教他們識字,而是不間斷的念繪本給他們聽,然後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會自己看了,這也算是教法吧??
還有我想想今天從我跟小孩的對話中大概可能找出他們會比較快學會"文字"的原因吧?因為我發現,當小孩來跟我分享書中的內容時,我都跟小孩說,很好很棒,去,去"玩"書,好好玩。我想會不會是因為這樣…….所以小孩不會覺得看書是苦差事而是玩樂呢?進而保持一定的興趣才比別人早些時間會認字呢。
女兒三歲就能獨立看完繪本了,因為她從一歲多我就開始不斷的借繪本回來給她看並念給她聽(當時住北縣一張借書証能借十本書,我辦了三張,有段時間都覺得是自作孽,因為我是要陪唸的呀,然後有一天她就自己念了,還沒啥錯,那時,我就覺得"老天,顯靈了",我終於可以不用再不斷的重覆念繪本了,因為我覺得女兒不太正常,居然能不間斷的看書,要她停還不肯,除非借回來的書全念完一遍,那就知道當時的我有多想抓我自己去撞牆了,且有時一遍還不夠,那時真想大喊,妳不要給我太用功好嗎??誒~~還好我是家庭主婦-時間多啊,當女兒六、七歲就能看海蒂的天空這類很厚的兒童文學(開始也是因錯陽差造成的,因為回台東一張証借四本,三個小孩加我十六本,若都借繪本,女兒不到一小時就看完了,會一直吵著要再去借書,雖然看書很好,但….圖書館離我家又不近,很累滴,所以借厚的書回來,想著至少可以久一點再借吧,卻發現我低估了她愛看書的潛力,看書看得比我快多了,所以也就越借越厚了),但也是因為她從這方面得到不少的自信,理所當然的越來越嗜書。
大兒子呢?對看書有興趣但頂多十五分鐘或半小時就看不下去了,一次大概一本最多三本吧(基本上這比較正常,女兒每次都能一看一到二個小時,從小ㄛ,我想那才不正常,但我還是得讚美她,免得她不接近書),反正我也不管他們認不認得字,就是不間斷的借繪本給他們看(有興趣的重覆借),所以兒子到現在主要還是看繪本類,會鼓勵他看針對小一或小二的長一點的故事,但他接受程度不高就是了,只是這樣仍讓老師覺得他的識字能力較強,可是這二個在小一來說注音都不是學得很好就是了,尤其姐姐小一時注音爛到我都無力了?
小兒子呢?好像還不識字吧,不過也是喜歡看繪本跟哥哥幼稚園時期的課本就是了。
再來就是我大都要求女兒教大兒子,大兒子教小兒子,我發現這樣的方法不錯,既然能給大的複習也能滿足他們好為人師的欲望,且由小孩跟小孩在玩"學習",真的比我自己去教他們來得有效率多了,因為他們會找出讓他們很感興趣的"教法及玩法",再激盪出更有創意的作品來,而我的想法已經有點僵化了,還有就是我一直跟他們強調,就是弟弟不會的先找哥哥,哥哥再不會就找姐姐(這也有點刻意要加深他們姐弟之情的用意在內),姐姐不會再來找媽媽,媽媽不會就上網查,再沒結果去問問看老師,不過,感謝網路的強大,很多問題都能解決就是了,真沒"答案"那就大家來討論,因為有些事情也別太強求一定要有個"標準答案",其實也是因為我有點懶及三個真的無法像一個時面面俱到了,體質偏虛及年紀俱增體力跟不上也是原因之一,所以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老三隨便養在我家快成真理了,但為了避免影嚮到小的學習權力,所以把責任下放,讓那二個大的幫忙分擔教育的責任,別覺得小孩年紀小就不懂喔,正是因為他們年齡相近,所以教起來的方法更能讓對方理解及接受,效果真的不錯的,不過若是亂教那也是很恐怖滴,所以我還是得在附近晃來晃去,做啥?監聽囉,這樣才能適時的拉正,不然就會發現有些字會變成很奇妙的唸法,且全世界會懂得大概只有那二兄弟了。
這是我的方法,至少目前來說對我家這三隻效果還不錯,老師沒問女兒我也沒想太多,老師一問,我才想或許可以寫的仔細一點並分享出來,或許有些小孩也適用這種方式吧,不過這也僅在於學齡前認字跟養成看書習慣而已,其它方面,嘿嘿嘿…..還在摸索中啦,總之適度的壓力會讓人進步但過大的壓力可是會造成反彈的,至於這平衡點該怎麼取得,我也在學習,因為三個小孩三個樣,用同一種方法是不管用滴,反正先就這點和媽媽們共勉之,不過,最好大家都生三個,跟我一起體會小孩到底能有多恐怖吧,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