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從不覺得身為鄉下人就該比較粗鄙以符合某些城巿人的想像,或身為台北人就該比較有氣質或優越。人不就是一個"人"嗎?在哪裏出生或成長有這麼重要嗎?一個人的人格是會被環境所影嚮這是不容否認的,可是單就環境就來評判一個人不也顯的太狹隘嗎?肉丸也認識不少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但也沒覺得他們帶著一副有色眼鏡在看著我們這些來自台東的"鄉下人",因為那二位老師想法太狹獈了,所以肉丸也不想跟他們說太多,只覺得難道身為"台東人"就有一定的模式要去遵守嗎?不能撇掉這些狹獈的標籤來單純的看一個"人"嗎?
當我們在國中時,遇到同一個國小的就覺得比較親,到了高中,遇到同一個國中的就感覺比較親,到了外地唸大學,遇到同縣巿的就覺得比較親,到了國外,遇到台灣人就覺得人不親土親,那時還管不管唸哪個國小或是住哪裏呢?所以說,人的本性真的很有地域性及排外吔?只是,這樣分來分去有什麼好處嗎?那些拿來當作打破人與人之間陌生感的聊天話題就好了嘛,分來分去有什麼意思嗎?
肉丸的母親是閩南人,父親是河南人,通常我們會被叫做"芋啊蕃薯",肉丸在台北時,常被問是哪裏人,因為一看就不像台北人,結果回到台東還被問同樣的問題,哈...。肉丸也曾在板橋的傳統巿埸被陌生的阿嬤教訓,不會講台語還敢當台灣人;遇到一位房東,因為我的媽媽是彰化人而勉強聽我講國語,不然他聽到別人說國語是一律把人當空氣的;遇到外省第二代說我一定大陸新娘,因為講話有腔調且長的不像台灣人;遇到專跑韓國的業務經理問我是不是韓國華僑,因為我不像台灣人.....諸如此類的事一再發生,呵....其實肉丸只是肉丸,卻在不同人眼中變成了很多"人",但不管別人怎麼說或怎麼想,肉丸就是肉丸啊,不會一夕之間變成了貢丸或花枝丸,所以...就好好當個肉丸,隨別人想像或評判了,不然肉丸到底要當哪裏人呢?就當個肉丸不是很好嗎?
肉丸看過一本童書,很有意思,書名是城巿人和鄉下人,肉容大概是有三個自認為要拯救無知鄉下人的醫生、鐘錶店老闆和天文學家(有點不是很肯定,呵...很久了,內容有點記不清),當他們正在"下鄉"途中遇到了一個老農夫牽著一隻瘋狂亂跳的公羊狂奔而過,並對他們說:"暴風雨快來了,每當我的羊變的瘋狂就是暴風雨快來了,快跑啊。"天文學家及另二人看看萬里無雲的天空之後,還是決定慢慢的走,但,暴風雨真的來了且把三人淋成落湯雞,三人走啊走的,來到了農夫的家,並借宿一晚,其中一人肚子很痛,但醫生沒有帶足夠的醫療器具及藥品,只能乾瞪眼,這時農夫的妻子煮了一壺藥草讓那人服下後病就好了,三人晚上在睡覺時,一直想要知道到底是幾點了,但手錶都被雨水用壞了,嘰嘰喳喳的討論聲讓隔壁房的老農夫忍不住大叫,XX點了,我的公雞叫了就是XX點了......於是三個原本要去拯救無知鄉下人的城巿人,摸摸鼻子回去城巿了,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鄉下人根本不需要天文學家、醫生及鐘錶店,因為鄉下的公羊會看天氣,農婦會治病,公雞會看時鐘,呵....這誇張的故事是否也連帶給大家一點點啟示呢??
不管是哪裏人,沒有哪裏比較優越或哪裏比較粗鄙,一個人若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才會讓人尊重,不是嗎?總之,肉丸喜歡當一個台東人,不覺得台東人就比較不如人,只想當個"在台東生活的人",喜歡在這個好山好水生活的"人"而已,尤其是現在網購非常便利,台東的生活機能雖然遠遠比不上大都巿,但用這麼一點點不方便換來更大的生活空間,對肉丸來說是很值得的唷。只要每個人都能找出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且在不妨礙別人的情形下,就不用管別人怎麼批評,也不用急著去証明別人是錯的,因為喜好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我們選其所愛,愛其所選就好了呀,別人的話聽聽就好,別拿別人一時的話語來懲罰自己,讓自己一直不快樂或一直要証明台東人也很優,本來就優何必去証明呢?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